2011年6月6日 星期一
用薪水創造財富
用薪水創造財富有錢人也是這樣開始的
這本書應該算是我從圖書館裡借的一堆書中,
最引我注目的書了。
誰不愛財呢?
不過,當自己領的錢是上班族的死薪水時,
那該如何把錢積攢下來?
我相信一定也有上班族工作幾年後就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。
所以我也一定做得到。
裡面提到很多有趣的觀念,值得註記下來:
1.記帳
記帳可以讓你的花費無所遁形。
經過一個月的統計後,可以發現自己花最多錢的地方是在
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、樂的哪一部份。
然後將薪資減去開銷,就可以得知一個月存得下多少錢。
假如最後只存得下3000元,而自己預期每個月存下約5000~10000,
便可以從全部開銷中去檢討哪一部份是多餘的開銷。
關於記帳,
我從在台北時就不斷的執行這一動作,
不過當兵時就沒有持續記帳,
一方面是開銷不大,另一方面應該是懶了。
但我之前累積了3-4年的記帳本,
裡面也有日記的功能,
每天打開,鍵入基本開銷之後,
就順便打一打心情文章。
這幾份execel檔,雖不大,
但多少也代表了我的過去,
那些曾經在此地活動過的軌跡。
現在回過頭,去看看那時記帳的成果,
會發現很多有趣的點:
我每3~4月就會有數筆大額開銷,
金額大約是5000~10000元。
而這些內容不外乎是:衣服行頭、鞋子、眼鏡、高檔內衣褲。
週而復始地,錢就像是丟入無底洞般不見了。
那時的我總以為,
錢有什麼了不起,再賺就有。
而且,我非常需要衣服,
每出席一場新的聚會,
我勢必得成為全場的焦點,
東西不用名貴,但一定得好看,
可以讓我達到「鶴立雞群」的顯著效果。
不過話,有一句台語俗偐很適合用來形容那時的我
「膨風水蛙刣無肉」,
我用外在的物質把自己膨脹得太過頭,
內在呢?總是有一個膽小鬼性格在裡頭。
雖然我的一貫原則是賺多少花多少,
絕不使用信用卡等超出我能力的金錢工具,
但錢還是一點一滴的流失了,
現在看起來就覺得頗為心疼的,
假如那時的我真的有好好的檢討自己帳冊裡的黑洞,
我想我可以存下更多錢。
現在我對金錢的想法就不一樣了,
我了解什麼東西是我所基本需要的,
哪些是奢侈消費,哪些是我想要的,
那些是我需要的。
當我清楚的認知到這一點,
要達到財務自由的機會,就更高了。
2. 走在潮流尖端,真的好嗎?
這部份,我更是有深刻的體驗。
早在學生時代,我便有過追求高單價單品的經驗,
那時候,我認為品牌代表了身份地位,
我可以在誠品消費,代表我的品味;
從前所學,也是這麼教育自己的:
我是設計師,我也信奉當代消費主義,
我要為企業塑造出品牌神話,
而光是確立的品牌價值就可讓企業身價翻上好幾十倍。
噢,iPhone 3G出來時,大家趕忙著去買,
沒多久3Gs上市,而3G的價錢直直落,
那些還分24期繳款的人,看到後來買3G的人以極低的價格買到3G,
不知心裡作何感想?
我希望我自己不要再落入這樣子的經濟圈套裡。
事實上,我沒有Smart Phone也過得很好,
每個月吃到飽的手機費用少說也得499-1000以上,
遠比我目前的電話費貴上許多。
這時我想到價值 vs 價格的討論。
假如這個東西的價值對我來說值得,那麼我就願意付錢買它,
不過往往很多人都是看上該物品的價格,深信這個物品的價格可以襯托出自己的身價。
事實上呢?很多都是商業運作之下的價格炒作,
同樣品質的東西,並不見得要用那麼高的價錢去買到。
事物的價值存乎一心,
我可以用很低的價錢在菜市場、地攤貨裡買到品質不差的產品,
那麼我為何非花大把的錢在百貨公司裡當凱子呢?
再說,我又不是有錢人或上層階級份子,
只是領一份死薪水的上班族,那些薪水能夠讓我揮霍幾次呢?
只要想通這點,我自己便很自然而然的從金錢的桎梏中解脫。
3. 投資致富?
我不認為自己有那麼大的能耐,
把自己辛辛苦苦賺的錢放到市場上,
就一定能有每年20%、或是30%的回報,
華倫巴菲特的波克夏這五十年來的年化報酬率也不過才20%多,
我,一介凡夫俗子,又哪能跟股神相比呢?
所以回到基本面,
我覺得投資自己,才是最大的效益,
我才是我自己的運鈔機,
只有我自己才能持續為自己帶來源源不絕的收入。
對於投資,我也不抱持好高鶩遠的心態,
只要錢像流水一般每年如涓滴入海一般投入市場,
然後25-30年後,待屆退休年齡時,
再每年慢慢的提領出來享用,這才是穩健的投資心態。
4. 人生最大的財富是自己的健康
雖然這是一本理財的書,
但也提及一些很正確的觀念。
一般而言,退休後的老年人,
花費最多的部份通常是醫療上的支出。
假如我在年輕時便好好的照顧身體,
定時運動,常保身心快樂,
那麼那些病痛便會慢慢的遠離我,
相信這些目前令我健康的運動最後會為我省下許多醫療費。
5. 月薪25000都做不好財務規劃了,那月薪70000也一樣做不好。
這點倒是點醒了我,連小錢都管理不好了,再多的錢也無法有效運用。
通常而言,中樂透的人多半在一年二年之內把大額彩金給揮霍殆盡。
原因何在?
我覺得跟一個人使用金錢的習慣有很大的關係,
窮人拿到一大筆錢就立即滿足自己的慾望,
想要車子、想要房子,什麼都要,
到最後,自己反而很容易透支,然後又回到之前貧苦的生活。
關於樂透彩金的部份,我曾看過一本很有趣的書,
是講述美國一個特殊的職業,
叫「樂透彩金收購業」,男主角就是專門去買那些中樂透彩的人手上的金錢。
《魔鬼業務員的告白:不擇手段收買你的人生》
所以,回到基本面,自己要擬定適合自己的財務規劃,
並且持續並確實的去執行之。
這是一本很棒的書,
有興趣的朋友應該找來讀一讀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