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假如你是個藝術工作者,你必須得瞭解憤怒,但不受其所限。為了要能創造,你必須有能量;你必須心思澄明。你得要有本事捕捉創意。你得強壯得足以對抗這個世界那不可思議的艱困與壓迫。因此,孕育出一個讓力量、清明思緒與能量滋生的所在-讓你得以潛入內在並加以活化-是有其道理的」-大衛.林區(David Lynch)
靜下心來,
閉上眼睛。
問自己:創意在哪裡?
經過一個月,完完全全的放空,讓自己完全不去碰作品,
只專心的玩遊戲,看書閱讀,騎腳踏車,隨媽祖繞境,去北港朝天宮看熱鬧。也在家陪父母看了不少電視。
我做了好多好多的事兒。
創意,不是那麼好抓住的,
我的靈感沒了。
這也許是一件可悲的事情。
我用這一次的機會停了停,
想了想,這是走這一條路必經的過程,
我不是天才,我只是一介凡人,
對於創作有所熱情,
想要勇往直前。
我夠強壯嗎?我總是拿著之前經歷過的那股巨大壓力說服自己:
「既然我都能夠熬過那位變態老師的畢業製作了,那,還有什麼是我做不到的?」
可是這樣子的信念,已經逐漸遠去了...
人們總是喜歡在別人面前表現出光鮮亮麗的那一面。
不願意展示軟弱。
對啊,我又何嚐不是?
問題是,我已經探底了嗎?
我到達谷底了嗎?
我可以往上走了嗎?
我覺得我不夠強壯到能夠撕開那網、能夠站起來抗爭,
能夠破除我給自己下咒的迷信,
我是做得到的嗎?
其實,我所需要的,都藏在我的身體裡。
我要拜自己為師,
猛力的往自己身上鑽,
我可以找到一片一片的拼圖,
卻拼不起來。
David Lynch是我非常喜愛的美國導演之一。
今天我去了我最喜愛的秘密基地-一大片綠色曠野-
整片青脆稻田間,仔細的閱讀了這一本書。
老實說,我卡到瓶頸了。
有一些東西生產困難,
創意的產出銳減。
人家靈光一閃什麼驚世鉅作就生出來,
我卻像壞掉的燈泡,一閃一滅就壞了。
林區導演在這本書中,說明了他每日早晚都會二次靜坐,
讓自己進入一片純靜意識、純粹感知的汪洋,
這讓他更容易引導出自己的內在能量。
猶記多年前,在台北求學時,
我在永和福和橋下的運動場也有類似的經驗。
那時的我,生活上經歷了一場劇烈的化學反應,
某個「開關」被開啟了,
光是單純的跑步+音樂就能領導我進入那一層富足的意識,
由運動所激發潛意識能量。
但後來當兵後,那「開關」不常使用,也生了點銹,不太好開啟。
後來回到家鄉,近日在自然裡,又重拾了這一種感動。
當我在大自然中靜默,
關閉了視覺系統,取而代之的是更靈敏的聽覺:
我聽到了烏叫聲,
溪水輕緩的流過身旁,
遠方工廠的低頻率運作聲,
風切過樹時低迴,
還有樹葉之間的摩擦聲。
但,我是看得見的,這些聲音在我的意識層次裡一層一層的疊加,
用的色彩比眼睛要鮮豐,也活潑得多。
其實,我所需要的,都藏在我的身體裡。
怎麼聽起來有點像嗑藥啊(笑)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